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红荷彩韵 (书法学习)

红荷婷立百媚生,清香淡雅自从容。柔情尽现迷人眼,彩韵绽放笑碧空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从远方走来 带着泥土的芳香 伴着红烛的事业 追求着初恋的梦想 让天地作证 让日月考量 二十年的诲海泛舟 践行着人生的理想

历代名帖——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序》  

2014-07-11 16:40:49|  分类: 作家文学电子刊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


  

◆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◆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

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(边框)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

 

◆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◆  

 

◆ 七月荷塘月色专集◆  

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(边框)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

 

 
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(边框)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 
  

◇艺术天地◇ 

2014年07月06日 - 蓝方 -
 


 

【历代名帖】


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序》


本期与朋友们欣赏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《兰亭序》

和历代书法家临写的《兰亭序》

共同领略大师们风采。


王羲之简介

 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       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,字逸少,号澹斋,汉族,祖籍琅琊临沂(今属山东),后迁会稽(今浙江绍兴),晚年隐居剡县金庭,中国东晋书法家,有书圣之称。历任秘书郞、宁远将军、江州刺史。后为会稽内史,领右将军,人称“王右军”、“王会稽”。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,世人合称为“二王”。王羲之的书法,“总百家之工,极众体之妙”,特别是他的楷书、行书和草书,优秀作品更多。唐朝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卷10收王羲之帖目达465种,其中有楷书、行书和草书。王羲之楷书的代表作是《乐毅论》、《黄庭经》和《东方朔画赞》。梁朝陶弘景在《论书启》中把《黄庭经》和《乐毅论》视为王羲之书法的“名迹”,而《黄庭经》又是第一。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是《兰亭序》。《兰亭序》被历代许多人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 王兼善隶、草、楷、行各体,精研体势,心摹手追,广采众长,备精诸体,冶于一炉,摆脱了汉魏笔风,自成一家,影响深远。其书法平和自然,笔势委婉含蓄,遒美健秀,后人评曰:“飘若游云,矫若惊龙”、“龙跳天门,虎卧凰阁”、“天质自然,丰神盖代”,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,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,创楷、行、草之典范,后世莫不宗法。他行书字帖《兰亭序》是他的的代表作,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,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。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被后人誉为“书圣”。


王羲之《兰亭序》之谜

 

       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。他亲自为《晋书》撰《王羲之传》,搜集、临摹、欣赏王羲之的真迹,《兰亭序》摹制多本,赐给群臣。在中国书法史上,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,仅此而已。宋代姜夔酷爱《兰亭序》,日日研习,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。有一跋云:廿余年习《兰亭》皆无入处,今夕灯下观之,颇有所悟。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,可见释读之难: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,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,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。因此,《兰亭序》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。

 

  王羲之(303-361)字逸少,东晋时期人。祖居瑯琊(今山东临沂),西晋末年南迁后,定居在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,遂为绍兴人。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。在绍曾任会稽内史,官至右军将军,所以世称王右军。在他任职期间,薄功名利禄,为人耿直,关心百姓疾苦,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。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。晚年辞官隐退后,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,卒年59岁,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。羲之生七子,均有书名。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,书法不下乃翁,世称小王

  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,勤学苦练,后又遍学李斯、钟繇、蔡邕、张昶等书法家,并博采众长,自辟蹊径,自成一体。

 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,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,唐太宗遍访王书,得三千六百纸,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。现传世墨迹,寥若晨星,真迹无一留存。除《兰亭序》外,著名的尚有《官奴帖》、《十七帖》、《二谢帖》、《奉桔帖》、《姨母帖》、《快雪时晴帖》、《乐毅论》、《黄庭经》等。他的行书名品《快雪时晴帖》唐钩填本,现为台湾故宫慱物院收藏。

  《快雪时晴帖》与王珣《伯远帖》、王献之《中秋帖》并为稀世之宝,合称三希()”,乾隆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。  

 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,笔势委婉含蓄,遒美健秀,后人评曰:飘若游浮云,矫如惊龙。王羲之的书法精致、美仑美奂,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。总之,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,讲究情趣的境界,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,而且能表现书法美。  

    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《兰亭序》,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:

  东晋有一个风俗,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,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,以消除不祥,这叫做[修褉]

  在他去世前8年,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(公元353)的三月初三,时任会稽内史、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、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,曲水流觞,饮酒作诗。曲水流觞,也称之为曲水宴,42位名士列坐溪边,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,随风而动,羽觞停在谁的位置,此人就得赋诗一首,倘若是作不出来,可就要罚酒三觥。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,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,汇编成集,这便是《兰亭集》。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《兰亭集序》。王羲之酒意正浓,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,一气呵成。这就是名噪天下的《兰亭序》。序文,共二十八行,三百二十四字。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,抒发作者好景不长,生死无常的感慨。

  翌日,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,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,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。他有些不相信,一连重书几遍,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。这时他才明白,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,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。

 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、美仑美奂的书体,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、草书法先河。特别是行书《兰亭序》有如行云流水,潇洒飘逸,骨格清秀,点画遒美,疏密相间,布白巧妙,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。无论横、竖、点、撇、钩、折、捺,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。《兰亭序》凡三百二十四字,每一字都姿态殊异,圆转自如。王羲之出神入化,不仅表现在 异字异构,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。如出现的20字,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,无一雷同,宋代米芾在题《兰亭》诗中便说:廿八行,三百字,字最多无一拟。。重字尚有怀等,都别出心裁,自成妙构。

  在唐太宗之前,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 梁萧衍《古今书人评优劣评》:王羲之书字势雄逸,如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,故历代宝之,永以为训。董其昌在《画禅室随笔》中写道:右军《兰亭叙》,章法为古今第一,其字皆映带而生,或小或大,随手所如,皆入法则,所以为神品也。解缙在《春雨杂述》中说:右军之叙兰亭,字既尽美,尤善布置,所谓增一分太长,亏一分太短。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,唐太宗李世民对《兰亭序》十分珍爱,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,裁成之妙。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:详察古今,研精求篆,尽善尽美,其惟王逸少乎!观其点曳之工,裁成之妙,烟霏露结,状若断而还连,凤翥龙蟠,势如斜而反直,玩之不觉为倦,览之莫识其端。心摹手追,此人而已。其余区区之类,何足论哉。  

  王羲之将《兰亭序》视为传家宝,并代代相传,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。可是,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,身后自然没有子嗣,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——辨才和尚。到了唐朝初年,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,经常临习,对《兰亭序》这一真迹更是仰慕,多次重金悬赏索求,但一直没有结果。后察出《兰亭序》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,从此引出一段,唐太宗骗取《兰亭序》,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。这一段故事,更增添了《兰亭序》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。 

  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。刘悚《隋唐嘉话》记:王右军《兰亭序》,梁乱,出在外。陈天嘉中,为僧众所得。……果师死后,弟子僧辩才得之。太宗为秦王后,见拓本惊喜,乃贵价市大王书,《兰亭》终不至焉。及知在辩才处,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,以武德四年入秦府。贞观十年,乃拓十本以赐近臣。帝崩,中书令褚遂良奏:《兰亭》,先帝所重,不可留。遂秘于昭陵。

  《太平广记》收何延之《兰亭记》记载大有不同。何文称,至贞观中,太宗锐意学二王书,仿摹真迹备尽,唯《兰亭》未获。后访知在辩才处,三次召见,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。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。萧翼隐匿身份,乔装潦倒书生,投其所好,弈棋吟咏,论书作画成忘年交,后辨才夸耀所藏,出示其悬于屋梁之《兰亭》真迹,《兰亭》,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。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,临终,语李治:吾欲从汝求一物,汝诚孝也,岂能违吾心也?汝意如何?于是,《兰亭》真迹葬入昭陵。何延之自云,以上故事系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。

  刘、何二说,情节悬异。一般以为,何说漂浮失实,刘说翔实可信,骗取与耳语没有了。两者情节虽异,但《兰亭序》真迹埋入昭陵,说法却一致。

  此事又有余波。据《新五代史·温韬传》,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:韬从埏道下,见宫室制度,宏丽不异人间,中为正寝,东西厢列石床,床上石函中为铁匣,悉藏前世图书,钟王笔迹,纸墨如新,韬悉取之,遂传人间。依此记载,则《兰亭》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。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,《兰亭序》偕葬时,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,真迹留存人间。然此后《兰亭》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,其下落如何,更是谜中之谜了。

绍兴,康熙御书的兰亭碑亭。

  唐太宗得到《兰亭》后,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南、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,分赐亲贵近臣。太宗死,以真迹殉葬。现传世的《兰亭序》已非王羲之真迹。

  传世本种类很多,或木石刻本,或为摹本,或为临本。著名者如《定武兰亭》,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,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(今河北正定)而得名。

  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,称《神龙本兰亭》,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,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《兰亭序》,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。此本墨色最活,跃然纸上,摹写精细,牵丝映带,纤毫毕现,数百字之文,无字不用牵丝、俯仰袅娜,多而不觉其佻,其笔法、墨气、行款、神韵,都得以体现,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。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,被视为珍品。冯承素摹的《兰亭序》纸本,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,高24.5厘米,宽69.9厘米,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,元初为郭天锡所获,后归大藏家项元汴,乾隆复入御府。


《兰亭集序》书法的艺术价值  


兰亭修禊,曲水流觞,文士兴会,遗世神驰。王羲之在人事、情境、山水的诸美之中深悟人生诸味,沉浸在浓酣忘我的境界中信手挥洒,一气呵成《兰亭集序》,并嘱家人作为绝品代代相传。
自晋以降,历代书法大师及研究者公论《兰亭》书法是以美的法则建构而成的。其文字每一构件无不经过智慧的过滤与浸渍,各尽字之真态。
“《兰亭集序》中的横画有露锋横、带锋横、垂头横、下挑横、上挑横、并列横;并列横中,每画笔法、倾仄、粗细、长短都有不测之变化,美不胜收。”
“《兰亭集序》中的点约有十多种写法:斜点、出锋点、曲头点、平点、长点、带钩点、左右点、上下点、两点水、三点水、横三点、带右点等……各具形态,意趣盎然,无一雷同。如奔雷坠石、鸿飞兽骇、鸾舞蛇惊、绝岸颓峰……奇妙同于自然,达到了非人工布排的境界。”
最为人们称道的是“之”字的不同意态:唐代何延之《兰亭始末记》:“字有重者,皆构别体,其中‘之’字最多,乃有二十许字。变转悉异,遂无同者。”宋代米芾《题永徽中所摹兰亭序》中赞道:“二十八行三百字,‘之’字最多无一似。”
唐太宗赞曰:“尽善尽美,其惟王逸少乎!观其点曳之工,裁成之妙,烟霏露结,状若断而还连,凤翥龙蟠,势如斜而反直。”
《兰亭集序》的书法意境融彻而深邃,是诸多美质的和谐统一。

  会稽山水清幽、风景秀丽。东晋时期,不少名士住在这里,谈玄论道,放浪形骸。在晋穆帝永和九年( 353)上巳日,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。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,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,或沐浴洗涤污垢,感受春意,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。“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”的王羲之,与司徒谢安、辞赋家孙绰、矜豪傲物的谢万、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、侄献子、凝之、涣之、玄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,举行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,流觞曲水,饮酒赋诗,其间作诗三十七首,结纂为《兰亭集》。五十一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,用蚕茧纸、鼠须笔趁兴疾书,为此作序,这就是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《兰亭集序》,也称《兰亭序》、《兰亭》。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。全文共二十八行,三百二十四字。通篇遒媚飘逸,字势纵横,变化无穷,如有神助。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、节奏感强、形态多姿、点画相应等特点。在章法(布白)、结构、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。其特点分述如下:
 天然的布白。《兰亭序》布局的形式,是采取纵有行、横无列,行款紧凑,首尾呼应的方式。《兰亭序》凡二十八行。行的疏密大致相等,偶有宽密。如神龙本的通篇行距,前四行较疏,中幅较匀,末五行紧密。字与字之间,大小参差,不求划一,长短配合,错落有致。保存了起草时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,颇得天然潇洒之美。
多变的结构。《兰亭序》的结构可说极尽变化之能事,它不求平正,强调欹侧,不求对称,强调揖让,不求均匀,强调对比。结体或修长或浑圆,突破隶书扁平方正的行貌。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,则转构别体,无一雷同,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“之”字,写法个个不同,或平稳舒放,或藏锋收敛,或端整如楷,或流利似草,变化不一,尽态极妍。

最卓越的艺术品,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。《兰亭序》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。唐太宗赞叹它“点曳之工,裁成之妙”。黄庭坚称扬说:“《兰亭序》草,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,反复观之,略无一字一笔,不可人意。”《兰亭序》道媚劲健的用笔美,流贯于每一细部。略剖其横画,则有露锋横、带锋横、垂头横、下挑横、上挑横、并列横等,随手应变。其竖画,则或悬针,或作玉筋,或坠露,或斜竖,或弧竖,或带钩,或曲头,或双杈出锋,或并列,各尽其妙。其点,有斜点、出锋点、曲头点、平点、长点、带钩点、左右点、上下点、两点水、三点水、横三点、带右点等等。其撇,有斜撇、直撇、短撇、平撇、长曲撇、弧撇、回锋撇、带钩撇、曲头撇、并列撇等等。其挑,或短或长,其折,有横折、竖折、斜折。其捺,有斜捺、平捺、回锋捺、带钩捺、长点捺、隼尾捺等。其钩,则有竖钩、竖弯钩、斜钩、横钩、右弯钩、圆曲钩、横折钩、左平钩、回锋减钩。无论横、竖、点、撇、钩、折、捺,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。《兰亭序》凡三百二十四字,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,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,且赋予各自的秉性、精神、风仪:或坐、或卧、或行、或走、或舞、或歌,虽尺幅之内,群贤毕至,众相毕现。王羲之智慧之富足,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,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。序中有二十多个“之”字,无一雷同,各具独特的风韵。重字尚有“事”、“为”、“以”、“所”、“欣”、“仰”、“其”、“畅”、“不”、“今”、“揽”、“怀”、“兴”、“后”等,都别出心裁,自成妙构。


王羲之 《兰亭》

 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
 

 

 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王羲之 《兰亭》 
 
 
 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
褚遂良临《兰亭序》
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 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 

 
虞世南临兰亭序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
赵孟頫临《兰亭》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
王铎行书《临兰亭》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
董其昌临《兰亭》 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  傅山临《兰亭》 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   俞和临《兰亭》 

 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 

文征明临《兰亭》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
    沈尹默临《兰亭》
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启功写兰亭序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田英章楷书兰亭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 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 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 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
名家写兰亭 - 红荷彩韵 - 红荷彩韵 (宋赫博客)

与《兰亭集序》有关的传说故事


【去尾无头的“兰亭”碑】

兰亭碑亭建于康熙十四年(公元1685年),位于T字型道路的交点,亭子呈四方形,属于单檐歇山顶建筑(只有两个飞檐角,碑后有照壁),风格古朴典雅。“兰亭”石碑碑上的“兰亭”二字虽字体骨肉丰满,古意盎然,然而繁体的“兰”字缺了尾巴,“亭”字少了头。据说,亭中的康熙“兰亭”手迹碑,在文革期间被砸成几块,在亭子背后的小池塘里沉睡了好些年,直至1980年重又修复,却还是令人遗憾地成了一块残碑。

【东湖石父子碑】

王羲之爱鹅、喜欢写“鹅”字,早被市人传为佳话。步入兰亭,沿着曲折小径穿过夹道而立的竹林,不远外,便是鹅池,与池边的父子碑倒是相映成趣,颇有些意境。池边立有一亭,式样比较奇怪,并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四角挺构造,而是偏偏生出了“三只角”,亭中安置的便是知名度仅次于“兰亭”碑的“鹅池”石碑。此碑立于清朝同治年间,碑高1.93米,宽0.86米,厚0.28米,石头采自绍兴的东湖。传说书“鹅池”两字为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的手笔,当时因王羲之刚写完“鹅”字,忽闻圣旨到,遂搁笔迎旨,而其子王献之便趁父亲离开之际,提笔补写了“池”字,走近仔细端详,果真一碑两字,一肥一瘦。

【千古帝王祖孙碑】

集康熙、乾隆御书于一碑的御碑亭相比鹅池碑亭与兰亭碑亭,建筑风格显然气势恢弘了许多,八角重檐,堪称一座优雅别致的江南亭榭。亭内围栏中央,耸立着我国最大古碑之一的兰亭御碑。正面乃康熙皇帝手书的《兰亭集序》全文,临摹的碑刻,文中每个“一”字的写法、风格都有所不同。背面为其孙乾隆帝游兰亭时写下的七律《兰亭即事》:“向慕山阴镜里行,清游得胜惬平生。风华自昔称佳地,觞咏于今纪胜名……”能诱得康熙帝提笔效仿、乾隆皇为其题诗,王羲之倘若有知,也会为自己的《兰亭集序》惹得千古帝王痴醉至如此地步而骄傲不已吧!

【萧翼智赚辨才】

智永(据说是王羲之的后代,在永欣寺出家,智永是他的法号)的弟子辨才,在房梁上凿了个暗洞,用来保存《兰亭序》,比老师在世时还要珍惜。
贞观年间,唐太宗在处理政务的余暇之时,喜爱书法,临摹王羲之的真草书,王羲之的真草字帖,几乎被搜购已尽,只是没有得到《兰亭序》。太宗四处寻找《兰亭序》,得知在辨才处,就将他调入内道场供奉起来,待遇赏赐很优厚。数日后,说到《兰亭序》,想法设法诱导他献出书法,方法都用尽了。辨才说先师在时,确实见过《兰亭序》,自师傅去世后,又经战乱,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。
辨才不献书贴,只得仍让回越中去住。后来一查调查,知《兰亭序》确在辨才处,又下令调他入内道场,重问《兰亭序》,如此三次,辨才就是不肯献上书帖。
太宗对侍臣说:“王羲之的书法,我非常喜爱,王羲之遗留下来的其他手迹,都不如《兰亭序》,为了求见此书,甚至梦中也不得安宁。辨才已经老了,放此书无用,若能得之智慧之士,用计谋一定能取得此书。”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:“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,是梁元帝的曾孙,现住魏州莘县,以才艺自负,精于计谋,可派他担当此任。”
太宗召见萧翼,萧翼说:“如果以官府的身份去,一定不能得到,我请求以个人的身份去,但需要王羲之父子的杂贴二三件。”太宗给了他所要的书帖。
萧翼换了帽,穿了便服,到了洛谭,随商人的船到了越州。又穿上黄衫,又宽又大,像个潦倒的山东先生。傍晚进了永欣寺,在长廊走动观看壁画。经过辨才住处时,在门前停了下来。辨才远远地见了萧翼,就问:“施主从哪里来?”
萧翼上前施礼说:“弟子是北方人,带了一些蚕种来卖,经过此寺,尽情观赏,今有幸遇禅师。”
喧了几句,二人颇觉投机,辨才就请萧翼入房内,当即下棋抚琴,谈论文史,意趣相合。
辨才说:“朋友之间,有的到年老了还像刚认识那样生疏,有的一见如故,今后不必扬礼了。”夜里,萧翼留下,摆上了缸面、药酒、水果招待他,江东称缸面,犹如河北称瓮头,即新酿的好酒。
酒喝得美了,辨才就请客人赋诗。两人彼此咏诗,恨相见之晚,通霄尽欢。第二天,萧翼带酒离去,辨才说:“施主有空就再来。”如此往来三四次,二人饮酒赋诗,感情就更深了。
又过了十天半月,萧民办拿出梁元帝亲笔书写的《职员图》给辨才看,辨才赞赏不已。谈起书法绘画,萧翼说:“弟子以前经人传授学过二王的楷书。弟子自动酷爱二王书法,如今也有数帖带在身边。”
辨才高兴地说:“明天带来看看。”萧翼又来到永欣寺,拿出王羲之的书帖让辨才看。辨才详细地看了又看,他说:“真迹倒是真迹,但不是最好的。贫道有一真迹,和一般大不相同。”
萧翼说:“什么贴?”
辨才说:“《兰亭序》”
萧翼说:“经这么长时间的离乱,真迹怎么还会存在,必是复制的伪品罢了。”
辨才说:“师傅在的时候珍存的,临终时才交给我,交付与接受都有正式的程序,哪会是伪品呢?你明日可来看。”
第二天,萧又到永欣寺,辨才从梁上取出《兰亭序》,萧翼看了,故意挑毛病,说是伪品,二人争论不休。
自此,辨才不再把书帖放在梁上,而是在和萧翼的二王书帖,一并放在桌上,辨才已年迈80,每日临摹。
此后,萧翼来了多次,辨才的弟子对他不再怀疑,一日,辨才外出赴邑记桥南严迁家,萧翼就来到辨才房前,对童子说自己的手绢掉在床上了,童子为萧开门,萧从书案上取来《兰亭序》和二王的书帖,到了永安驿,告知驿长陵诉道:“我是御史,奉诏来这里,现有皇帝亲笔写的识令,尽快通知你们都督知道。”
都督齐善行听说后,驱车前来,萧翼出于皇帝的识书,说明情况。善行命人去叫辨才,辨才还在严家未回寺庙,听说御史要见,匆匆赶来,见是萧翼,萧翼说:“我奉敕来取《兰亭序》,现在已到了,同您告别。”
辨才一听就昏了过去,好久才苏醒过来。
萧翼回到长安,向皇上报告,太宗很高兴,因房玄龄推荐人才得当,奖赏锦彩手段。升萧翼为员外郎,加五品。
贞观23年(公元649年),太宗去世时,令《兰亭序》陪葬,如今人们见到的只是赵模等人所复制的拓本。

【《兰亭序》传奇-传奇故事】

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,写了幅闻名于世的作品,叫《兰亭序》。
它写在蚕茧纸上,共28 行,324 个字。凡是相同的字,写法都不一样,写得笔走龙蛇,出神入化,是精品中的精品。
隋朝未年,这幅书法珍品保存在他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手中,智永去世前,把它交给了自己的爱徒辨才,要他好好保存,不得遣失。
辨才将它视为拱壁,对它极其爱护。他怕有人将这幅珍品偷了去,便在卧室的大梁上挖了一个洞,将它珍藏在里面。
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作品,空闲时常常观摩欣赏,临摹学习。
他派人到处征求、购买王羲之的作品。时隔不久,所有的珍品几乎全弄到了,惟缺珍贵无比的《兰亭序》。
一天早朝,他向臣下问道:“诸位爱卿,你们可知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落于何处?”“陛下,”一位老臣说,“ 《兰亭序》是王家的传世珍宝,过去一直藏在他家。他的七世孙看破了红尘,出家当了和尚,取了个法名叫智永,《兰亭序》也就随他带进了绍兴的佛寺。据说,智永临终前把它交给了爱徒辨才,辨才将它珍藏起来。”既然已经知道了《兰亭序》的下落,唐太宗便千方百计地要把它弄到手。
他连忙下了道圣旨,将辨才召到长安,安排在宫中讲经处,给予他优厚的待遇。
一天,唐太宗召见辨才,先是装模作样地问了一下讲经的情况,然后转入了正题。
唐太宗突然问:“辨才大师,你是否见过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?”辨才听了心里一惊,随即定下神来,答道:“先师智永大师在世时曾经见过。”唐太宗又问:“现在它在何处?”辨才说:“师傅归天之后,历经战乱,《兰亭序》也就从此失去了下落。”人们都说《兰亭序》在辨才手中,如今他来个不认帐,唐太宗皱起了眉头,对这个和尚无法可施。
过了几天,唐太宗又向辨才问起这件事,辨才还是这么回答。几次下来,弄得唐太宗也有点儿半信半疑。
既然弄不到这幅珍品,将辨才留在宫中也无用,唐太宗便打发他回绍兴去。
唐太宗不肯就此罢手,派人四处调查,认定《兰亭序》确实在辨才手中。
他又下了道圣旨,将辨才召入宫,追问《兰亭序》的下落。辨才一口咬定在战乱中丢失,如今不知落于何处。就这样,皇上将辨才从绍兴召来三次,都没有问出个结果。
唐太宗召来亲信,对他们说:“王羲之的书法作品,我特别喜爱。人们传说,他的书法作品以《兰亭序》为最,可惜我无幸看到。为了这件事,弄得我日思夜想,食不甘味。辨才这个老和尚,年纪已经这么大了,留着它还有什么用,可就是偏偏不肯献出!你们谁有办法,能把《兰亭序》弄到手?”左丞相房玄龄道:“陛下,监察御史萧翼,是梁元帝的重孙,对南方的情况比较熟悉。他很有才干,足智多谋,若是派他前往,一定能把《兰亭序》弄到手。”唐太宗听从了房玄龄的建议,单独召见了萧翼,跟他商量这件事。
萧翼说:“要是让我以朝廷使臣的身份前去,辨才一定矢口否认,徒劳往返。我想以平民的身份前去,细细地察访这件事。”唐太宗听了点了点头。
萧翼提出个要求:“我还想拿几幅王羲之、王献之的作品带去,这样便于我跟他往来。”唐太宗听了,立即让人拿了几幅给他。
萧翼穿上便衣,乘上商船,从水路到了浙江绍兴。一天傍晚,他换了件又肥又大的破旧黄长衫,装扮成个山东的穷书生,到辨才和尚的庙里去。
他一边慢慢地欣赏墙上的壁画,一边留心庙里的动静。到了辨才和尚住的小院门口,他故意停下脚步,轻轻地吟起诗来。
辨才见到了他,上前打了个问讯:“施主从何处来?”萧翼连忙施了一礼说道:“在下是北方人,带了些蚕种到南方来卖。沿途遏上佛寺,我都去随喜。今日有缘,得见老禅师。”辨才跟他说了几句话,觉得他谈吐不俗,于是请他到屋里去坐。
两人下了一盘围棋,又去弹琴,弹了琴又去投壶,玩双陆,兴致勃勃地玩得很高兴。
玩累了,两人又坐下来谈经说史。他俩都是一肚子学问,说得头头是道,有根有据。
辨才高兴地说:“有的人交往了一辈子,仍然像是新相识的一般,有话说不到一起。有的人刚刚相识,就像老朋友一样,谈得非常投机。我们如此有缘,望施主不要客气。”当晚,辨才便将萧翼留下。他让徒弟端来酿好的药酒和各色果品,两人便高高兴兴地喝起酒来。
辨才说:“施主,有酒无诗,便觉无趣,我们何不胡乱吟上两首助兴。”萧翼拍手笑道:“好主意!好主意!”辨才提议道:“我们抽签如何?抽到什么字,就以什么字为韵脚。”萧翼连声附和道,“此法甚妙!此法甚妙!”辨才拿来签筒,递到萧翼面前,说道:“施主请。”萧翼连忙轻轻推开,道:“大师先请。”“那就有僭(jiān )了。”说完,辨才抽出一支签,是个“来”字。
辨才略一思索,挥毫写下一首:新酒一坛方启开,新朋远自万里来。身披云雾同寂寞,月下漫步共徘徊。
夜深弹琴寄情思,风起雁鸣声悲哀。若非先生有妙法,何能照亮死心怀。
萧翼看了,连声叫好。
“胡乱涂鸦,先生取笑了。施主清。”说完,把签筒递了过来。
萧翼抽出一支签,是个“招”字。他文不加点,一挥而就:初次相逢度良宵,承蒙大师盛情招。如今一见如旧友,天南地北不为遥。
酒渣倾去又上浮,心如琴弦已调好。谁人怜惜失群雁,经受狂风受煎熬。
两人相互唱和,乐在其中,大有相见恨晚之意。他们畅饮了一夜,第二天早晨萧翼才依依不舍地向辨才告辞。
“施主方便时,还请到此一叙。”辨才说。
“几日之后,弟子再来打扰上人。”过了几天,萧翼带着酒来到寺中,与辨才饮酒作诗,高谈阔论,两人都觉得欢快无比。几次下来,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。
一个月之后,萧翼带着梁元帝亲手书写的职贡图,与辨才一同鉴赏。他们一边观赏,一边议论,萧翼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书法方面引。
“若是论起书法,天下没有人比得上二王。”辨才道。
“大师说的是。在下自幼学习二王书法,至今仍然未能得其精髓。弟子心有不甘,现在还在认真练习。为练习方便,有几幅字帖常常带在身边。”“是真迹还是复制品?”“当然是真迹。”萧翼道。
“哦?”“大师若是不信,明天我把它们带来,请大师鉴别。”萧翼道。
“施主带来给我鉴赏,真是三生有幸!”第二天,萧翼如约前往。辨才将他带来的一一展开细看,果然都是王羲之、王献之的真迹。
“这八幅字帖果然是二王所书,实为书法作品中的珍品。它们虽为佳作,但与《兰亭序》相比,却又差些。”辨才说。
“同是一个人写的,不会有多少差别。”萧翼故意与他抬杠。
“施主此言差矣,同一个人写的文章,由于当时的情势不同,文章的内容、文采往往有很大的差别。书法作品亦是如此,虽然是同一个人写的,高低上下也有差异。”“大师所言固然有理,只是在下见到的二王作品,都是差不多的。”“贫僧有幅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那才是二王书法中的精萧翼见他中了圈套,心中一喜,嘴上却故意说:“屡经战乱,《兰亭序》早已不知下落。
上人手中的一幅,只怕是膺(yàn )品。”辨才笑了笑说:“我师智永大师,是王羲之的七世孙。他去世前将它交给我,怎会是假的?明日施主前来,一见便知。”第二天一早,萧翼便来了,辨才让徒弟搬来梯子,亲自爬上大梁,从孔穴中把《兰亭序》取了出来。
“假如不是用这个办法骗老和尚,只怕是一辈子也搜不出来。”萧翼心中暗想。
辨才爬下梯子,将《兰亭序》展开,得意洋洋地说:“施主请看。”萧翼一看,便知是真迹。此帖写得有章有法,无一字不妙,难怪世人称它为书法作品中的第一佳作。
他有心胡缠,故意找岔子:“依我看,这幅字只怕是假的。”“何以见得?”辨才不悦地问。“你看这个‘之’字跟那个‘之’字大不相同,笔势有异。只怕是摹仿的人功力不够,露出了马脚。”“施主如何这般说法,它的妙处就在这里!你看帖中所有相同的字,写法没有相同的。要是都一样,还有什么妙处可言!”一个说是假的,一个说是真迹,结果两个争得面红耳赤。
辨才将《兰亭序》从大梁一取出之后,没有再放上去,与萧翼带来的二王作品一起放在桌子上,一有空闲便来习字。
萧翼经常与辨才往来,小徒们知道他是师傅的好友,对他没有丝毫戒心。
一天,萧翼得知辨才应严迁之邀,到记南桥南严迁家去吃饭,便急忙赶到佛寺,对小和尚说:“我的手绢忘在你师傅的房里,我进去拿一拿。”小徒打开辨才的房门,让他进去。他见四下无人,便将《兰亭序》和从宫中带来的二王作品,全部席卷而去。
他一阵紧赶,来到了永安驿。他对驿站的头头说:“我是朝中御史,奉旨来到这里。你快去通知都督大人,要他马上到这里来听旨。”都督齐善行得到消息,立即骑马跑来了。两人互相施礼后,萧翼宣读了圣旨。随后,他又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告诉了齐善行。
齐善行立即派人去传唤辨才,那时候,辨才还在严迁家中,尚未返回寺院。
“辨才大师,都督大人有请,御史大人也想见见您。”来人说。辨才不知道都督为什么突然传唤他,于是向来人问道:“大人找贫僧何事?”“小人不知。”辨才无奈,只得随来人前去。
到了都督那里,看到萧翼穿着官服,坐在都督身旁,辨才不觉大吃一惊。
“辨才大师,下官奉圣上之命,前来索取《兰亭序》。现在,《兰亭序》已经被我拿到了,特地向大师告辞。”辨才已有80 多岁了,哪里经得起这样沉重的打击?听了这话,马上昏了过去,过了许久才苏醒。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,默默无语地悲伤离去。
辨才回去以后就生了病,饭也不能吃,只能喝点儿米汤,在无限痛苦中打发残年。
萧翼生怕路上有闪失,急急赶回京城。唐太宗见了朝恩暮想了好多年的《兰亭序》,心里欣喜之极。
房玄龄因荐人有功,唐太宗赐予他锦锻千匹。萧翼的功劳最大,既升了官,又得到了许多赏赐。
唐太宗本想惩治辨才和尚,转念一想,《兰亭序》已经到手,治他的罪也没多大意思,再说他已80 多了,又生了病,已经活不了多久,不如免了他的罪,以显示自己的仁慈。
几个月以后,唐太宗赐予辨才布匹3000 匹,粮食3000 石,由绍兴府库拨给。辨才不愿享用官府的钱财,用它造了一座宝塔。一年之后辨才在悲痛、懊丧中凄苦地死去。
唐太宗下令要拓碑人赵模、韩道政、冯承素、诸葛真四人,每人复制几本《兰亭序》,用来赐予太子、王爷以及亲信大臣。
贞观23 年,唐太宗生了重病,住在玉华宫含风殿。
弥留之际,他把儿子李治唤到跟前,对他说道:“现在,我想跟你要件东西。你要是真的孝敬我,就不要违背我的心原。”李治连忙呜咽着说:“父皇在上,孩儿一定从命。”“我想要的,就是《兰亭序》,你..就给我带走吧。”说完,他便断了气。
唐高宗李治在办唐太宗李世民的丧事时,将《兰亭序》的真迹殉葬。后世流传的《兰亭序》,是当时的复制本。
   





 
  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(边框)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
◆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◆编委成员



 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编委成员

 

----文刊顾问:--铁  凝 - 董守和

艺术顾问:--秋雨梧桐

总编策划:---宋  赫

统    编:---重  重

艺术总监:---蓝  方

编辑部主任:--翱翔的鹰

 

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

  

小说博览编委:-诗歌纵横编委:---散文集萃编委:

 喜上梅梢 -白海恩--走南闯北-风轻云淡----拂尘--王恒辉--绿色年华

  喜上梅梢-
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   

 

 

-古韵辞赋编委:--------杂谈评说编委----------编管风采

墨染心--挥斥方遒---艾月---------------重重----舂天姐姐

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挥斥方遒 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---------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-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

 

艺术天地编委: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美术编委:

红荷彩韵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翱翔的鹰

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《现代作家文学》首期电子刊2014年(第1期) - 翱翔的鹰 - 翱翔的鹰

 

  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(边框)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

  

现代作家文学◇精品电子刊◇【2014】第2期(边框)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 - 现代作家文学电子刊
 

 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48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