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红荷彩韵 (书法学习)

红荷婷立百媚生,清香淡雅自从容。柔情尽现迷人眼,彩韵绽放笑碧空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从远方走来 带着泥土的芳香 伴着红烛的事业 追求着初恋的梦想 让天地作证 让日月考量 二十年的诲海泛舟 践行着人生的理想

学习书法之要  

2016-12-04 20:23:13|  分类: 【书学之道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1、学习书法,不论楷、行、草、篆、隶哪种书体,都应当“师出有名”,也就是要从碑帖法书中汲足营养。若是急于求成,背离法帖而信手成体,就会造成“先天不足”。

2、学书临帖,先要应规入矩,写得越像越好,这就是“先与古人合”。如果不恪守法度,未得其妙就急于求变,势必会“畸形发育”。当临帖到相当程度,再须融入己意,化古为我,这就是“后与古人离”。如若循规蹈矩而无新意,一成不变地写下去,那就成为“书奴”了。

3、有人夸赞某写家:“他太有才了!写谁像谁!”我却不以为然。唐代李邕早就说过,“学我者死,似我者俗”。学谁像谁,这容易做到。然而我们学书的目标是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。如果一辈子也没形成自己的风格,模仿得再像,充其量也只是“书匠”而已。

4、学书选帖,首先起点要高。要选取古代著名碑帖为范本,因为那是千百年来被社会公推认可了的。正如前人对学书者的教诲:“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;取法乎中,斯为下矣”。倘若选取当代人还并不成熟的书作为范本,岂不是“斯为下下矣”?

5、学习书法究竟先从哪种书体入手?尽管古人早有定论,可当前书界似乎仍众说不一。有的主张先学篆,有的主张先学隶,还有的则主张先写行草。然而宋人苏轼却说:“书法备于正书,溢而为行、草。未能正书,而能行、草,犹未尝庄语,而辄放言,无是道也。”你看那些楷书功力不佳的人,写出的行草书是多么的“营养不良”!更有甚者简直就是“畸形儿”。

6、习书练字的过程应当是:“始于摹拟、终于变化”。而书法的境界由低到高的进程则是:技——法——道。技,即书写的能力与技巧;法,即书体的法度与法则;而道,则是在掌握了技巧、法度基础上的化古为我、书入我神的融合,是水到渠成的变化,是从心所欲的挥洒,是无法有法、有法无法的创新,是我中有书、书中有我、人书合一的最高境界。

7、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,在书家掌握了精湛的技艺,达到较高的境界时,书法尤能陶性寄情、言志抒怀,充分显现书家的字外功夫和人格象征。所以我们认为书以学为本,书以品自高,书以神为上,书以气自华。“学”者,学养也。学养深厚,其书也就典雅。品,乃品质、品位也。心正笔正,人品重于书品。“气”者,气韵、气质是也。腹有诗书气自华。神,乃神采、精神也。“书之妙道,神采为上”。那些没有内涵、没有品位、没有气韵、没有神采的书作,无异于抄写公文。

8、书法,既是高深的艺术,又是大众的艺术;既要继承传统,发展个性;又要为大众服务,为大众所欣赏。如若丢掉传统而一味追求怪异,那势必误入歧途,失去读者和观众;这便成了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

9、创作要师古出新。师古,即学习古法、继承传统。古人云:“法心师古,意从我出”。师古但不泥古,即所谓出新。出新,就是创新。怎样才能算是“新”?这不能自己说了算。自己认为写的字与古人不一样就算是“创新”了?这不可能。创新是在对古代优秀传统的继承中有新的突破和发展。它要接受专家内行的鉴定,要得到社会的认可,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。有些人既不习名碑法帖,又不懂书法艺术本质,任笔为体,聚墨成形,有胆无功,信手乱画,还美其名曰“自成一家”,真乃亵渎艺术。

10、书以“法”为本。“法”者,方法、法则、法度也。学习任何东西都要讲究方法,要遵循事物的法则、规矩和规律。书法,即书写之方法,它主要由笔法、结字法和章法三部分组成。这三部分既各自独立,又相互关联。其中包括执笔、运笔、点画、间架结构、篇章布局等,都要讲究一定的法则和规矩。清代朱履贞在《书学捷要》中说:“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,亦未不从规矩而出。”学书先要“法古”,即先要临摹效法古代名家之法帖,也叫法书,从中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及规律,即应规入矩,“先与古人合”。而后化古为我,书入我意,在“师古”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即“后与古人离”,“从规矩而出”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则“法”是“书”之本业,不讲法则,不合法度,而乱“变”一通,势必误入歧途。

书以“学”为贵。“学”者,学问、学识、学养也。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。真正的书法艺术家,不仅要有精致的书法技艺,丰富的书法知识,高深的书法理论,同时还要具有书法以外的宽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素养。这就是古人所讲的“字外功夫”。学,即学问、学识;养,乃素养、修养也。前者是指书家必须善于学习,积累学问,后者则指把学得的知识融于自己的人格之中,修身养性以提高自身的素质。不“学”则无以“养”,不“养”则徒然“学”。二者相互依存,相辅相成。苏东坡云:“退笔如山味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”。只有学养深厚,才会有超凡脱俗的气质,才能在较高的精神层次上形成书法的品格。这就是书法艺术家与“书写匠”的根本区别所在。

书以“品”自高。“品”者,品质、品格、品位也。清人朱和羹《临池心解》中云:“学书不过一技耳,然立品是第一关头。品高者,一点一画,自有清刚雅正之气;品下者,虽激昂顿挫,俨然可观,而纵横刚暴,未免流露褚外。”人有丑俊,性情各异,书有工拙,品有高低。“书如其人”之说,古来有志,现代笔迹学也证明,任何人的字都是其性格的一种表现,心直则笔正。

 书法,涂墨成点,引点成画,积画以成字,积字以成章。莫非都是由点画错综组织而来。故乡、学书应先习点画。习点画时,首先的问题是如何运笔?怎样使点画有筋有骨,有血有肉,有象有变化?怎样才能准确体现?这要从毛笔的运动上来分析。我们看一下:在实际行笔时,往往有两个方向的运动,一是横向,即笔锋就纸面后前后左右的运动,作用在涂墨成形;二为纵向,即笔锋与纸面垂直方向的高低运动,其作用在于渡墨与纸。在我们运笔时,纵横交错,同时运动,还要用心、眼、手,相互配合而成点画。这其中,会形成很多种笔锋的运动状态。综述如下:

     (一)落笔:笔刚着纸,谓之“落”。是笔将动未动,运笔之始  。

     (二)顿笔:笔抵纸,力注毫端,水墨下注。其势如锥钉地,唯恐不深,但不可过重。重则点画肥滞。

    (三)蹲笔:如顿但不重按。蹲时,墨下如蜻蜓点水。在着力与不着力之间。

    (四)提笔:拔笔高起即提。顿笔、蹲笔之后,均需提笔。提则墨由毫入纸。其势如大鹏奋飞,离地初翔。但不可过高。过高则点画轻飘。

      ( 五)过笔:提笔后直道而行。不曲不折 谓之过。或曰走笔。其势如箭离弦,贵于迅疾。

    (六)挫笔:顿笔后略提笔,使笔锋略转动,微离顿处,谓之挫。多用于笔画转折、变换方向时。其势如错齿磨牙。需掌握分寸。过则脱节。不及则牵拘。

    (七)折笔:笔锋欲右先左,欲左先右;欲上先下,欲下先上,谓之折。折笔要藏头。其势如曲指成拳,自然圆劲。

     (八)抢笔:笔锋不落纸,盘空作折势,谓之抢。其势如抽鞭作响。折笔实而抢笔虚;折笔重而抢笔轻。

    (九)回笔:笔驻,挫而复返,谓之回笔。

    (十)衄笔:笔锋去而逆返,谓之衄笔。其势如蜗牛入壳,缩而不折,与回笔不同。

     (十一)转笔:笔锋回旋谓之转笔。折必先转,始能不露棱角。其势如循规作圆,斂而不放。

    (十二)纵笔:笔锋且过且提,去而不返,谓之纵笔。其势如纵鸟出笼,凡点画止处,露锋不藏者,皆纵笔。

    (十三)驻笔:不提不顿,不转不过,笔锋着纸,停以取势,谓之驻笔。势如驻马四顾。

      书 法 要 诀:学习书法并不难,难在笔法学不全。朋友若问学书法,执笔功用十居八。

      未闻执笔之真传,钟王学尽徒茫然。一管分为上中下,真书小字靠下拢。

      行书大字从中执,草书执上始能工。结字如何用笔难,执笔运腕最为先。

      五指齐力捏笔管,似有小物手中嵌。指节外实成弓状,掌心空虚容蛋卵。

      五指用力不动摇,灵动之处须捻转。抬肘便觉力下沉,平腕才能毫不偏。

      纵横牵制靠松肩,晃动恰如荡秋千。运笔全靠腕出力,全臂用力注笔尖。 

      万毫发力平铺纸,莫把笔毫揉一团。书法用笔贵用锋,全部技巧在其间。

      提按顿挫是笔锋,调锋铺毫靠腕动。逆入涩行与紧收,来往去回静动中。

      智巧兼优善运笔,运笔之妙全在锋。提按结合行与止,笔心常在点画中。

      迟急擒纵尽其妙,竖曲实虚见书功。静态书法皆方正,涩行笔笔用中锋。

      动态书法中兼偏,枯湿浓淡八面锋。笔毫圆周分八面,形同米字垫下边。

      假想笔毫用刀剪,断面触纸是圆圈。锋尖深藏不外露,仿佛秃笔手中掂。

      笔落好似拍皮球,触纸起倒往又返。转折即同笔另起,换法莫把意切断。

      用笔之要贵提按,提按得宜性情见。字形在纸法在手,笔意在心意乃潜。

      分间布白巧安排,大胆落笔出自然。笔势因人因体异,千变万化不离宗。

      形体姿态均有别,俯仰映带奇趣浓。平正险绝各有道,呼应照顾气贯通。

      行间茂密直如弦,疏处走马密挡风。大小错落章法好,八面拱心向中宫。

      日临日悟砚磨穿,纸过千张形乃见。临帖入帖要出帖,笔用万枝神渐现。

      心手两忘高境界,勤练多悟始得全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0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